森邻书屋

经验写作:女作家讲述成长故事 --说说希斯内罗丝《喊女溪》之《男人女人》《面包》

经验写作:女作家讲述成长故事 --说说希斯内罗丝《喊女溪》之《男人女人》《面包》

谢志强 

image.jpeg

桑德拉·希斯内罗丝

 

image.jpeg小说就是写关系,不同的关系

生成不同类型的小说。其中 ,有一种基本关系:男人女人。这是人类的基本关系和成分。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生成了爱情小说。而且,有男人写的爱情小说,有女人写的爱情小说。这就像博尔赫斯的《双梦记》,双方都梦见对方的“宝藏”。

我选择美国作家桑德拉·希斯内罗丝小说集《喊女溪》中两篇小小说:《男人女人》和《面包》。看一看女作家如何写爱情。表象上,采用超然的第三人称,文本中还是明显地透露出女性的视角。


我曾当过小说(长、中、短及小小说)编辑,看作品,我会揣摩作者:有什么阅读背景?是怎样一个人?时常猜个八九不离十。我相信,真正的好作品,为人为文一致。阅作品,识作家,我有几位文友就这么结识了。

国内已出版希斯内罗丝的三部作品。成名作小长篇《芒果街上的小屋》,可视为小小说集。代表作《喊女溪》,短篇小说集,含有多篇小小说(2019年底,又以《芒果街上的小屋2》重版,其实,人物已不在芒果街了),均为碎片化的表述。随笔集《我的芒果街上的小屋》,是自传加创作谈。已是上两部作品的诠释:素材怎么来的?又怎么处理的?三部作品相互映照,希斯内罗丝就“活”显出来。她的创作路子,是经验写作。题目中,我用了“故事”,其实,她的小说是“没事”,且琐碎,即不擅长情节曲折、矛盾冲突的故事,注重突出的是诗化的细节。

我想到了两个词:错位,融合。《男人女人》是错位,《面包》是融合。

《男人女人》起头就是“有一个男人,还有一个女人”。无姓无名。暗指天下爱情错位的男人和女人。人物所有的生活中,作家截取了一个点展开那两个男人女人的错位——发薪水的日子,男人女人到同一个友谊酒吧花钱,喝酒(友谊成了反讽)。写了男人女人发薪水的不同时间(当然不共事),和喝酒时的不同情绪,竟然有共同的反应:一言不发,或放声大笑。

读者期待男人女人相识相亲(一不留神,就会落入套路了),但是,作家颠覆了读者的期待,仿佛你要什么,我偏不给你。因为要表现的是错位——失之交臂。

生活中,有一种模式在重复,每个人都能感到。这么好的“友谊”场所,男人女人仅仅以酒浇愁——宣泄(隐掉了苦闷和失意的故事)。如果将生活比喻成一条河的话,有两个层面:泡沫和潜流。作家仅给读者呈现了泡沫,但我仍感觉到了潜流——暗流涌动。

在各自的家里,举头望明月——一轮月亮,统合了男人女人的向往。女人哭了,男人“咽了口唾沫”。这两个终于不认识的男女,仍天各一方——错位着。

 

image.jpeg

桑德拉· 希斯内罗丝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,墨西哥裔。是全家七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。当今美国主流文学是最有灵气、最为出名的“边缘化”的少数民族作家,并以女作家为主将。她的成名作《芒果街上的小屋》,入选美国大中小学教材,可谓“通吃”了。我曾在此作中选过一节《许愿》,作为小小说来评介。至今仍没读过她的诗作。但是,她的小小说有诗性,或说,是散文化的诗,有了诗歌的意境、韵味。她的小说基本主题是成长,女性讲述的成长故事。爱情也是一种成长。采取马赛克式的碎片呈现,所以,每一章都像小小说,也如诗。

《男人女人》在成长,但错位了。那一轮共同仰望的明月,显示了作家的诗意表达,给了灰色的重复以明亮的希望和暖意。生活得以升华,同时,升华了作品。

《面包》开头无主语的两个字:饿了;结尾:吻了。谁饿了?那对男人女人的关系,则是由面包的细节来融合。大的城市,小的面包,大背景里的小面包,作者着重写了面包的形状(肥臀)、味道。在车里,吃面包,听音乐,车像个音乐舞台,那是容纳了一对恋人的小空间,情感投射到大城市,还有儿时的回忆,所有这些转瞬即逝——转换、投射。城市小说的节奏。大又转为小--结尾:“他在大口大口咬面包的同时吻我”。

面包承载着物质和精神,面包随着叙述(没有故事)在膨胀,整篇小说仿佛在发酵,烘焙。双重的饥饿都得到了暂时的满足。作者并不刻意往形而上那个层次推,让面包自然地在嘴上飞扬。

没事的小小说,却让我记住了月亮、面包。甚至面包像月亮,在我的脑海里升起。希斯内罗丝给人以启示:怎么看待和表现模式化的日常生活?怎么在灰暗的日常生活中投射诗性的阳光?

有人问汪曾祺:小说怎么写?汪老答:随便。汪曾祺说过:现在的小说太像小说。潜台词便是,太像小说的小说,那些作家心里有概念、有模式。希斯内罗丝没有套路,她没刻意要写或在写小小说,却写成了诗一般的小小说。小说家族里,小小说最亲近诗歌。小东西一起,相互致敬,抱团取暖。